2021-11-16
作者:澎湃新闻
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接近尾声,气候危机使人类正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抉择。我们不能再继续走原来的老路了,因为这样下去会导致数百万物种灭绝,而最终灭绝的恐怕会是人类自己。但我们如果抓住机遇,选择另外一条可持续的道路,仍可为人类和地球创造一个共享的美好未来。
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气候变化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对亚洲而言尤其如此,因为全球80%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人口都在亚洲。中国河南省爆发暴雨灾害,印度尼西亚南加里曼丹省也同样遭遇几十年来最严重的洪水,还有欧洲及美国发生的严重干旱和灾难性森林大火等,这几起事件仅是今年全球频发极端天气灾害的一小部分。
可持续发展是唯一的生存之道,需要我们为之付出前所未有的努力。为避免气候灾难,《巴黎协定》制定了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的理想目标,这意味着世界应在未来八年内将温室气体的年排放量减半。然而,即便COP26已经召开,全球依然没有为实现该目标步入正轨。如果全球不继续加大减排力度,到本世纪末人类可能面临全球气温上升2.7摄氏度的灾难性后果。在过去的一周里,随着各国陆续做出承诺,世界有望将全球气温上升控制在接近2.0摄氏度。但我们完全可以更具雄心,努力将全球变暖限制在1.5摄氏度,不然后果仍将十分严重。
化石燃料,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全球四分之三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都来自于此。但世界各国每年却要花费4230亿美元的巨款用于化石燃料补贴——这些钱本可以让世界上每个人都接种2019冠状病毒病(亦称“新冠”)疫苗,也是消除全球极端贫困每年所需资金的三倍。当务之急是将这些投资转用于增进人类和地球福祉,而不是为其带来危害。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阿奇姆·施泰纳的话说,“如果我们不能使全球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脱钩,人类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中国的选择与机遇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已做好准备进行能源改革。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和绿色金融方面,中国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联合国大会上,中国连续宣布了两项重要决议,即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停止在海外新建燃煤电厂,进一步增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鉴于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这些举措将为世界带来重要的改变。不过,一切都必须以具体的行动计划为支撑。
中国国务院最近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 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两项重要文件。这即是对其承诺的重要支持,也为中国实现净零排放提供了更清晰的路线。
为了使得全球升温1.5度的目标不再遥不可及,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加速气候行动。这要求最好能在2030年之前尽早实现碳达峰,并减少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费。同时应该引导投资从脱碳难度较高的重工业领域转移到绿色科技的研发,因为科技的变革有可能成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关键。这些领域的投资并不是额外的开销,而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因为对人类以及地球的福祉而言,不采取行动的代价是巨大的。
向绿色、低碳经济转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应该保证转型期间的公正,因为转型期间有可能会对能源安全和人们的生计产生一定影响。转型也带来了很好的契机,能够创造更好的工作机会、开创新发展领域,进一步减少不平等现象。在中国,绿色产业发展迅速,新能源产业创造的工作岗位已经超过了化石能源产业。据预估,到2030年,各领域的公正、绿色的转型可在全球范围内创造3.95亿个就业机会,其中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可达10万亿美元。
问题不在于资金短缺而在于资金流向是否合理
诚然,无论是要在中国,还是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实现向低碳直至净零排放的公正转型所需要的投资都会是巨大的。若要在2050年前实现全球净零排放,每年在清洁能源和能源效率上的投资需求高达4.4万亿美元。然而,问题并不在于资金短缺,而在于资金流向是否合理。根据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Atlantic Council)的数据,在过去的18个月里,世界各国仅在缓解疫情对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所采取的量化宽松政策方面就花费了9万亿美元。 所以,我们是有能力负担拯救地球所需要的资金的,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让公共部门、私营企业和金融市场的资金使用能够考虑对自然的影响。
有五项具体的行动能为之助力:第一,必须调整可再生能源和化石能源的相对价格,如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开征碳税等。这将创造必要的财政空间来降低低碳转型对人们(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计有可能造成的影响。第二,公共支出必须用于保护气候和自然,而不是破坏它们。政府资金的参与能够降低私营经济参与的风险与成本, 能够更好的撬动私营资本参与必要的转型工作。第三,各国应强制披露气候相关信息,将气候变化纳入所有金融决策的考量范畴。中国最大的两家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已经加入了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我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效仿。第四,必须为高排放企业和投资者设置关键绩效指标,为净零排放指明方向。最后,政策制定者应该为每个人创造机会,使他们能够在转型后的未来经济中有立足之地,这就包括对转型过程中生计受到影响的工人提供再就业的培训。这些措施所需要的资金可以由重新调整的自然友好的公共预算和实行新的碳定价政策筹集的资金来提供。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采取阶段性措施,实现公正平等的化石燃料转型。我们已准备好在这一关键领域与各国深化合作。
人类走向共同未来的路只有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是一条艰辛的上坡路。世界各国都责无旁贷。我们相信,中国具备采取即刻行动的规模、资源和机遇,也能够帮助其他国家一起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可能是人类为自己及地球上的生生万物做出努力的最后一次机会了,为了我们共享的美好未来,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机会。